中国黑龙江热线 黑龙江信息港

【专家谈】网络安全,从筑牢“圈子”开始

  原标题:【专家谈】网络安全,从筑牢“圈子”开始

  中秋节刚过,团圆的时刻告一段落,消费的节奏却没有缓下来。与消费安全相关的网络安全成为新焦点,从9月19日开始,为期一周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各地统一举行,包括博览会、技术高峰论坛、网络安全电视知识竞赛等在内的各项活动,都将展开一幅“网络安全为人民,网络安全靠人民”的画卷。

 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,也产生了“负能量”,安全困境就是其一。从类型看,木马、僵尸、网页篡改、恶意程序、网络攻击等常发生;从数据看,据《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》,2015年共发现10.5万余个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,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获得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近148万个。每一个网络安全漏洞,都是一次对技术和管理的挑战,也拉远了网络强国的目标距离。

  作为拥有7亿多网民的网络大国,因互联网的多中心化,形成了各异的“圈层结构”,强化网络安全也要从“圈子”入手。简单来说,网民是互联网应用的主体,有属于自己的“朋友圈”;技术是互联网安全的屏障,也是把双刃剑,在“技术圈”内保障网络安全毋庸置疑;网络生态是重要的外部环境,包括互联网公司的平台支撑和网络监管部门的信息净化,“生态圈”至关重要。“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相辅相成,安全是发展的前提,发展是安全的保障”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深化网络空间治理、建设网络强国,从筑牢网络“圈子”开始。

  管好“朋友圈”,网络安全从自身防范做起。谁使用谁获益,谁使用谁维护,网络安全对用户来说就是自身安全。有专家指出,“网络安全最核心的内容是大数据,大数据从何而来?是用户。”不管是“低头族”还是“指尖族”,手机已成为身体器官的一部分,“无网络,不生活”并非夸大之词,而在微购、分享的同时,可能于无形中泄露了自己隐私、暴露了他人信息。就像一个漫画戏谑道,西天取经的路上,猪八戒的一个朋友圈把唐僧曝光在妖怪面前。管好“朋友圈”需要对谣言有甄别力、对转发有忍耐力、对分享有识别力。没有网民可以在安全问题上独善其身,只有人人负责,才能对自身安全真正负责。

  织密“技术圈”,网络安全需要技术流支撑。技术是网络空间的一道门,核心技术则是国家网络空间的命门。保障网络安全,要从基础技术开始,关键是抓住核心技术,诸如颠覆性技术、非对称技术、前沿性技术等方面,既要保持敏感,又要走在前列。就像刚刚落幕的G20杭州峰会,期间的一个重要信息系统历经了3000万次攻击,如果没有强大的网络技术的保驾护航,所谓的“安全”不过是一句空话。可以说,技术赋予了互联网不断发展变革的动力,但不能忽视技术滥用的恶果。技术发展衍生的技术漏洞,只有用技术流来解决,才能守好互联网安全的“门户”。

  打造“生态圈”,网络安全离不开协同发力。互联网发展至今,已从平面的网页变成了可移动的终端,已从单一的技术形态变成了系统的产业模式。这种格局的变迁,决定了互联网安全不能靠一两家做强做大的企业来支撑,更不能靠一两个关联网络发展的政府部门来引导。安全、健康的互联网“生态圈”,需要从个人、企业到政府等全方位协同发力、群防群审、共同呵护。

  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,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”。建设网络强国,首要是筑牢网络安全。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“战争”,也必须回归法治轨道,坚持依法治网、依法办网、依法上网,真正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。

温馨提示:中国黑龙江热线所发布文章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中国黑龙江热线认同该文章的观点和描述。
关于我们 - 免费声明 - 网站地图 - 联系我们
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、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互联网互发,如有侵权,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!
Copyright© 2012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